建筑石材的定义,可由CNS11318/A1041建筑用天然石材词汇一般名词中的解释来了解,其解说如下:『建筑用天然石经挑选、剪裁或切锯成特定或规定之形状尺寸,且该建筑石材之表面或多面可用机器磨光修饰,亦可全无表面修饰。』。除上述之定义外,建筑石材仍须具备足够之强度及可加工性,方可广泛应用在建筑工业上。
建筑用天然石为构成地球表面地壳的岩石,经开采后切割加工而成。从微观及物质的基本面而言,岩石为矿物之集合体,天然石材之矿物组成与岩理可决定其物理化学性质。而所谓之岩理系指组成岩石矿物颗粒的大小、形状和排列方式而言,这其中当然也包括它们胶结组成的情形。由此,我们可藉由矿物组成与岩理来判断石材之种类,一般而言,岩石依其生成的方式来定义,可概分为火成岩、沈积岩及变质岩等三大类,其主要特征及常见之石材种类如表一.1所示︰

建筑石材种类依生成方式分类,主要概分为火成岩类的花岗岩、玄武岩、安山岩,沈积岩类的石灰岩、白云岩、砂岩,变质岩类的大理石、蛇纹石等。而目前建筑石材则一般区分为花岗石、大理石及砂岩、板岩等,其分类并不同于地质上的定义。商业上有另一套分类法则,其几乎都将所有的火成岩如玄武岩、辉绿岩、闪长岩等称为花岗石,由火成岩变质的变质岩亦称为花岗石(如蒙地卡罗),而商品名则依产地或花色特征加以命名,因此,可说五花八门,消费者常被搞混而无法了解其命名背后真正所含的具体义意。因此,以下即针对商用花岗石及大理石等石材逐一详述。
花岗石就在矿物组成而言,以石英、长石、云母、角闪石等铝硅酸盐类矿物为主,磁铁矿、石榴子石、磷灰石等为辅。一般而言,长石的含量会较石英多,纹路及色彩因集中于长石的部份而变得极为丰富,硬度大且较抗风化,长久以来即被作为主要建材,在台岛地区目前的石材装修工程运用的最多,台岛本地并不产花岗石,目前所有花岗石矿均仰赖进口,较常见的石种有印度红、印度黑、福建603、巴西帝红等。
大理石为变质岩,未变质前主要系石灰石及白云石,就地质上而言称之为「再结晶石灰岩」,指的就是碳酸盐类矿物经压力及热力变质所引发的再结晶作用后的结果,而其主要的组成矿物为方解石、白云石…等,结晶颗粒通常呈互崁状组织。事实上,在矿物组成上大理石与石灰石都含有相同的碳酸盐类矿物,但其组织结构有极大差异,不过目前商业上仍将大理石与石灰石全归纳为大理石。另外,蛇纹石在组成上虽属铝硅酸盐类矿物,但由于许多物理性质与大理石十分接近,在建筑的应用上,业者将其与大理石归为同类,市面上可见之颜色呈中绿、黄绿或接近黑的深绿色,因此在习惯上也将蛇纹石称为「绿色大理石」。台岛东部所产的大理石及蛇纹石已有数十年的开采及加工历史,质量优良,尤其是蛇纹石,广受世界各地的喜爱,常见的国产大理石有和平白、新米黄、蛇纹石等。
砂岩,主要是由石英、长石等碎屑组织构成,由氧化硅、黏土、方解石、氧化铁等矿物胶结体填充而成,适合块状堆砌使用。依所含填隙物质及胶结物质之不同而分为硅质砂岩(以二氧化硅为主要胶结物质者)、钙质砂岩(以碳酸钙为主要胶结物质或为砂岩中之副成分矿物或以上两者皆有者)、泥质砂岩(黏土矿物为主要胶结物质)及铁质砂岩(氧化铁或氢氧化铁为填充物质或胶结物质)。
板岩,凡具有良好的劈裂性及一定强度的板状构造,沿解理面可剥成片,且经过轻微之变质作用的浅变质岩,统称为板岩。其组成多由黏土、粉砂、钙质或中、酸性火山灰组成,在生成过程中,原岩因脱水导致硬度增加,但硬度并非因结晶现象发达所致,其矿物成分基本上没有重结晶或只有部份重结晶,外表呈致密隐晶质,矿物颗粒很细,肉眼难以辨别,有时在解理面上有少量绢云母及绿泥石等新生矿物,并使板岩略显丝绢光泽。目前,常见的板岩有硅质板岩、黏土质板岩、云母质板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