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意中合作尤其关注中小企业直接投资
4月26日,意大利经济和财政部长托马索·帕多阿·斯基奥帕(Tommaso Padoa-Schioppa)在他下榻的北京金融街丽思卡尔顿酒店,接受了《财经》记者的专访。 斯基奥帕4月25日来华访问,目标是为意大利经济发展寻求机会和拓展空间。他拜会了中国财政部长金人庆,会谈内容涉及意中两国间经贸关系、全球经济形势及金融稳定,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西方七国集团(G7)、发展援助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等。 去年4月,普罗迪领导的中左联盟赢得意大利议会选举。5月17日,新总理普罗迪组建战后意大利第61届政府,斯基奥帕被任命为新政府经济和财政部长。 斯基奥帕1940年出生于意大利贝鲁诺,1966年毕业于意大利米兰博可尼大学,后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获得理学硕士学位,曾服兵役并担任炮兵长。他先后担任过欧洲共同体委员会经济和金融事务司司长、意大利中央银行副行长,意大利股市资产管理委员会(意大利证券市场监管机构)主席和欧洲央行执行委员会执委等职。 合作而非冲突 谈及意中两国双边经贸关系,斯基奥帕说,此次访问是为落实去年9月普罗迪总理访华制定的目标。 去年4月,意大利中左联盟赢得议会选举后,普罗迪即表示,新一届中左联盟政府将推动和加强意中两国在各领域的密切合作。当年9月13日,普罗迪率领多位部长和工商界人士,对中国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访问,这也是他上任后首次访问非欧盟国家。对此,温家宝总理给予高度评价,称普罗迪是“欧洲富有远见的政治家”。 斯基奥帕认为,普罗迪的访问重新开启了中意经济关系,使意中关系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中意两国贸易量增长很快,目前中方是贸易顺差国。 据中国商务部“国别贸易报告”数据,2006年,意大利对中国出口71亿美元,占其出口总额的1.7%,同比增长25.9%,在其贸易伙伴中位列第14位。同年,意大利从中国进口近226亿美元,占其进口额的5.2%,同比增长28.5%,位列德国、法国之后的第三位。 显然,中意间贸易不平衡比较严重。普罗迪访华期间,双方制定了未来五年要实现的两个目标:一是意中双边贸易量增长一倍,二是重新平衡两国间的贸易顺逆差,在促进双边贸易增长的前提下寻求平衡,显示出意政府的务实和远见。 斯基奥帕并未过多强调中意间贸易顺差问题,也没有抱怨和指责的情绪。“我是来探讨合作的具体问题,此次访问只是所有这些过程中的一部分,我同在中国的同事探讨了事情的进展情况。” 所谓具体问题,即开展两国间的直接投资,特别是在中小企业领域的直接投资。“中小企业是意大利经济中最强的组成部分之一。针对对外直接投资和中小企业,意政府还成立了专门的工作小组。” 意大利被世人称为“中小企业王国”,中小企业在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近70%的国内生产总值由这些企业创造,而以家庭式微型企业创造的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5%。 意大利中小企业为何如此发达?斯基奥帕介绍说,在过去的四五十年间,意大利发展中小企业的一个具体做法,就是建立“工业区”,将生产一种商品的很多小生产商集中在一个地区,比如生产鞋、家具或珠宝等。这样大家可就近分享国外市场资源,进行共同研究,同时又保持小家庭公司的独特性。 这种做法在意大利证明非常成功,但这需要基于分散化和具有企业家精神的家庭发挥巨大作用。“我知道中国文化中的商业精神,我想这可能是提供给你们国家比较有趣的经验。” 4月26日中午,结束与金人庆的会面后,斯基奥帕会见了中国意大利商会及意大利驻中国公司代表。他说,来到中国的意大利公司,从初期一般先销售产品,后来逐渐转移到生产领域,包括咨询和法律等服务部门。新的意大利公司来中国成立合资公司,建立新的生产线,“我觉得这是很好的现象”。 意大利在制革、制鞋、纺织、家具、首饰、酿酒、机械、大理石开采及电子工业等部门均占优势,许多产业与中国具有同构性。 关于如何看待中意两国间的产业竞争,斯基奥帕认为,两国合作的空间很大。意中两国间的一个目标,就是增加相互间的直接投资,因为两国有很多地方具有互补性。 “将中国相对廉价的技术工人同意大利的项目设计相结合就比较可行。”斯基奥帕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