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莲花山的西汉古采石场遗址是国内唯一一例“人工丹霞山”。 记者通过采访发现,其直接原因主要来源于广州市地质调查院2位专家的一份地质调研报告。《报告》表明,在莲花山313公顷的区域范围内,居然同时汇聚了丹霞地貌、古海蚀崖蘑菇地貌等4种罕见的地质遗迹。其中,山上的西汉古采石场遗址是目前现存最早的皇家采石场,当初西汉南越王宫殿及南越王陵墓的绝大部分石材,就取自该山。其采石历史之古老、开采之规范、技术工艺之高超、规模之宏大、采场特征之典型、遗留面之美观,在全世界现有的地质公园和自然遗产中,均属首例!因此,广州地质专家积极建议莲花山以“国家矿山地质公园”的名义,申报国家地质公园。
在今年3月的《广东地质》杂志上,广州市地质调查院的两位专家刘金山和任凯,发表了题为《广州番禺莲花山地质遗迹特征及国家地质公园评价》的文章,专家还参照国家地质公园的12项申报指标,对莲花山进行了评价及赋分。结果显示,莲花山的得分高达77.5分,远远超过60分的及格线。日前,广州市国土房管部门表示,将积极协调番禺区政府将莲花山申报为全市首座国家地质公园。
刘金山和任凯在文章中指出,番禺莲花山同时并存着3大类地质遗迹,具体包括丹霞地貌、古海蚀崖地貌、地层接触关系地质剖面,以及古代采矿场遗迹等。莲花山丹霞地貌、古海蚀崖地貌及古采矿场遗迹的地层岩石年龄为6500~5650万年前。
位于莲花山东麓濒临狮子洋的西汉古采石场遗址,共由15个采矿场组成。它们的采矿方法代表了当时最先进的采矿技术。这些采石活动是在相对集中的时期内进行的,因此应该为王宫国家行为。
莲花山见证割让香港草约签订
刘金山和任凯肯定了莲花山采石场集中开采出来的石材,从水路运到了广州,营造当时的南越王宫殿和南越文王陵墓。专家们通过大量的研究,证明当初西汉南越王宫殿及象岗山上的南越王陵墓所用的石料,绝大部分都取自莲花山。
国内唯一的“人工丹霞山”
据统计,整个采石场因为采石而遗留下来的,有红岩石门6道、莲花碧池7方、赤岩丹洞8座、飞瀑流泉10处、深涧峡谷18条,此外还有大小丹崖赤壁800面……成为国内唯一的一例“人工丹霞”奇迹。在西汉南越王国之后,这个古采石场基本上没有被人为因素破坏。2001年,它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记者了解到,位于莲花山北部山峰上的莲花城,1841年1月25日,钦差大臣琦善密约英军首领义律来此城商谈《善定事宜章程》(即《穿鼻草约》)。《草约》规定清朝同意将香港割让给英国,成为近代中国苦难记忆的开始。
两位专家还根据《国家地质公园评价标准》的12项指标,对莲花山进行评价和赋分。其中,在莲花山的自然属性方面,以西汉古采石场遗址为代表,共有典型性评价、自然性评价,与系统性和完整性评价等3项评价指标,获得了满分。莲花山西汉古采石遗址,无论在国内85处国家地质公园中,还是在目前全世界788处世界地质公园或自然遗产名录,均属首例。为了突出莲花山上西汉古南越国采石场遗址这一特点,2位专家还建议在申报时,采用“莲花山国家矿山地质公园”的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