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点项目落户 惠安崛起新兴产业
重点项目纷纷落户
提起惠安,人们一下想到的是精雕细刻的石头和美丽勤劳的惠安女,可随着一批国家、省市重点项目落户惠安,惠安人有了更多值得骄傲的东西———青兰山30万吨原油码头、泉州船厂修造船项目、中化重油深加工项目、光伏电子产业基地等等。在做大做强四大传统主导产业的同时,伴随着新兴产业的崛起,惠安人也在憧憬着更加美好的未来。
项目带动提升发展后劲
2006年,惠安105个重点建设项目开工91个,完成投资40.1亿元,成为拉动经济快速增长的强大动力源。重大项目轰轰烈烈的建设场面成为经济的新亮点,外走马埭围垦工程海堤施工全面展开,即将启动堵口合拢施工;青兰山30万吨原油码头完成场平并开展码头施工;泉州船厂修船项目(一期)万吨级造船区分段投产。在这一年里,惠安县财政收入增长最快、增幅最高、增量最大。
从今年第一季度情况看,在重大项目的带动下,这样的增长势头丝毫不减。2007年,青兰山30万吨级原油码头及油库区将完成建设并交付使用;外走马埭围垦工程14.5公里大堤工程年底完成;中化重油深加工项目一期主厂区场地已进行土方回填,配套码头即将投入建设;泉州船厂修船项目一期建成投产,并加快二期围堰工程施工;秀涂通港引桥工程竣工,万吨级多用途码头动工建设;崇武国家中心渔港建设启动;泉州船厂造船项目签订了合作备忘录;泉州台商绿谷高科技产业基地前期工程有条不紊进行。
细看这些项目,无论哪一个,都将对惠安乃至泉州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产生深远影响。拿泉州船厂项目来说,它的建设将进一步完整和优化泉州的产业结构,推进福建海洋经济、船舶工业的发展。惠安县委书记李转生说:“泉州船厂项目建设将填补我国福建沿海、台岛海峡没有大型船坞和大型船舶修理能力的空白,对培养泉州地区高级制造业产业集群,吸纳高新技术人力资源、改善区域人力资源质量、造就可持续发展动力,起到龙头作用。”
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升级
2月5日,惠安县委、县政府召开全县增强自主创新、打造品牌经济强县动员大会,出台了《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打造品牌经济强县的决定》和《惠安县“十一五”期间争创品牌培育指导目录》两个文件,扶持企业创品牌和重奖技术创新,发展品牌经济成为惠安经济持续发展和产业升级新的活力和动力。
在政府政策引导下,在市场激烈竞争面前,技术创新正成为惠安企业的自觉行为。惠泉啤酒技术开发中心开发了全麦啤酒、千禧白瓶啤酒、精品啤酒等7项新产品,应用无菌化生产纯生啤酒等8项新技术和糖化快速升温等4项新工艺,“惠泉啤酒系列产品研制与开发”获得泉州市科学技术奖市长特别奖;“石材超薄金刚石带式切割机”解决了石材加工企业在割切超大规格荒料石过程中切削面高低不平、误差率高的难题;奇达利集团下属的石材企业,通过实施“石材加工污水综合处理技术与设备开发研究”项目,每日1000吨石粉污水处理,不仅可以回用1000吨清水,石粉污泥废渣还能用来生产人造石雕胚体及建材。
找准了“品牌”和“科技”这两柄利器,惠安县还不断加强载体建设。目前,惠安县工业园区整合扩规成效凸显,城南、惠南、惠东工业园区经国家发改委批准为省级工业区,城北居仁、崇武山霞工业基地和台商创业基地已具规模,泉惠石化园区列入湄洲湾石化基地并起步建设。如今的惠安正成为一方创业热土。惠安县县长林万明表示,要加强七大工业园区和产业基地的配套完善,增强产业的集聚、提升、拓展、带动能力。
港口经济成为新增长极
2005年,由于泉州船厂修船项目用地需要,斗尾、苔圃两个村完全搬迁。如今,1500余名村民同全县人民一道,正期待着一个崭新的斗尾港区的诞生。在这里,泉州船厂、外走马埭围垦工程海堤、福炼一体化配套项目30万吨原油码头、泉惠石化园区扎根落地。
惠安港口资源是泉州建设亿吨大港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域面积1833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41公里,自北向南拥有湄洲湾、大港湾、泉州湾和斗尾港区、秀涂港区、崇武港区等天然良港。惠安县委、县政府提出,要把港口经济培植成未来五年惠安经济新的增长极,着力引进和发展石油化工、新型材料、电子机械、大型钢铁、船舶制造等产业,构建海峡西岸重要港口和物流中心。围绕这一目标,港区的开发建设和招商项目稳步推进。各港区的助航设施、装卸设施、检测设备、堆场、锚地等配套设施的规划建设步伐正在加快。2007年下半年,中国中化集团公司投建的中化500万吨/年重油深加工项目,选址于福建省湄洲湾石化基地泉惠石化园区,项目配套码头选址于斗尾青兰山东部,包括2个5万吨泊位、1个3万吨泊位和1个1万吨泊位,为1200万吨/年高酸油炼化项目的起步工程。一期建设500万吨/年重油深加工及配套码头、仓储物流设施,投资177亿元,计划2009年投产,投产后年产值达200多亿元,年税收约15亿元。
|